(二)古詩閱讀(共6分)
【甲】
蒹 葭
《詩經·秦風》
蒹葭蒼蒼,白露為霜。所謂伊人,在水一方。
溯洄從之,道阻且長。溯游從之,宛在水中央。
蒹葭萋萋,白露未晞。所謂伊人,在水之湄。
溯洄從之,道阻且躋。溯游從之,宛在水中坻。
蒹葭采采,白露未已。所謂伊人,在水之涘。
溯洄從之,道阻且右。溯游從之,宛在水中沚。
【乙】
風 雨
《詩經·鄭風》
風雨凄凄,雞鳴喈喈①。既見君子,云胡不夷②?
風雨瀟瀟,雞鳴膠膠③。既見君子,云胡不瘳④?
風雨如晦,雞鳴不已。既見君子,云胡不喜?
【注】:①喈喈(jiē):雞叫的聲音。 ②夷:同“怡”,喜悅。 ③膠膠:雞叫聲。④瘳 (chōu) :病愈。
13.下列選項中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( )(2分)
A.《蒹葭》詩中“宛在水中央”“宛在水中坻”“宛在水中沚”,三句皆出現“宛”字,給人以恍惚迷離,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覺,寫出了伊人的飄忽難尋。
B.《蒹葭》詩中“道阻且長”“道阻且躋”“道阻且右”,回環往復,一唱三嘆,表現了主人公對追尋道路艱難曲折的抱怨和不滿。
C.《風雨》詩中“云胡不夷”“云胡不瘳”“云胡不喜”以反問句式,三章疊詠,強化感情,表現了女主人公見到心愛之人的喜悅、歡欣之情。
D.《風雨》全詩多次使用疊詞,如“凄凄”“喈喈”“瀟瀟”“膠膠”,增添了詩歌的音韻和諧之美。
14.《詩經》常采用起興的手法,先言他物,以引起所吟詠之對象!炯住俊疽摇績稍娋褂昧诉@種寫作手法,請分別結合兩首詩的內容加以賞析。(4分)
答案:
13.B (2分) 14.(4分)(結合內容2分,分析效果2分) 答案示例: 《蒹葭》每章以蒹葭、白露起興(或直接引用“蒹葭蒼蒼”“蒹葭萋萋”“蒹葭采采”起興)(1分),渲染出寂寥凄冷的氛圍,烘托了所思不見的悵惘心情。(1分)(答出“渲染……氛圍”或者“烘托……心情”均可) 《風雨》每章以風雨、雞鳴起興(或者直接引用"風雨凄凄,雞鳴喈喈"等起興)(1分),渲染了凄風苦雨、蕭瑟悲涼的氛圍,烘托出女主人公沒見到心愛之人時愁苦凄涼的心情。(1分)(答出“渲染……氛圍”或者“烘托……心情”均可)
|